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,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,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。父母真正成功的愛,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,這種分離越早,你就越成功。 ——英國心理學女博士西爾維婭·克萊爾 當家長們還在為孩子的住宿生活感到憂心忡忡時, 孩子們卻用實際行動告訴父母自己能行。 穿衣,疊被,洗漱,整理牙杯,擺放拖鞋等一系列的晨起"功課",一氣呵成。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孩變成了現在的生活小能手,孩子們在一天天進步著。 午飯時,孩子們陸續地來到食堂排隊打餐,端坐在餐桌前盡情地享用菜肴。 晚飯后的宿舍最是忙碌,孩子們回來后第一時間把換洗的衣服整理好,然后一個個準備洗澡,將自己打理得清爽、干凈。 時間到了晚上八點半,鈴聲一響起,孩子們便迎來了最開心的時刻,吃完夜宵回宿舍。這時候,孩子們有唱歌的,有兩個好伙伴竊竊私語的,有的高興起來還會手舞足蹈。 跟著孩子回到寢室發現墻上貼著宿舍安排表,值日采用輪流制,以加分的形式鼓勵大家勤動手,確保每項內務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。這樣的方式又快又好,你追我趕,就像童年時的游戲一樣,孩子們不亦樂乎。 在集體生活中,同寢的同學都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和堅強勇敢的性格、結交的朋友都有屬于自己的特長、照顧起居的老師是貼心且善良的…把孩子放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,Ta們會長成什么樣呢? 經過了一學期的集體生活,Ta們現在是這樣的: 整理完自己的內務,會主動幫生活老師分發清洗完的衣物、床單; 寢室的地板臟了,總有孩子主動打掃; 同學不開心了,會主動的給予擁抱; 性格從內向膽小逐漸變成開朗活潑; 放假回家后,主動幫著家里做家務; 愿意花時間去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; …. 宿舍的加分表里都沒有這些加分選項,卻有越來越多的孩子主動去做。 在孩子們生活的地方,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在發生,每天都有不同孩子在進步...
寄宿生活是孩子們集體獨立的開始,是他們離開父母的羽翼自我成長的開端,一個好的開始是對孩子以及父母最大的回饋。很慶幸,在北大培文外國語學校,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,都慢慢地適應了集體生活,都學會了自立。在這片藍天的教育下,他們茁壯成長。 (責任編輯:泉州北大培文) |